“你的父母都在中国专业配资论坛资讯,你一定要找到他们!”这句话成了临终前老人的最后叮嘱,也成了小女孩霍莉莉人生的起点。老人一闭眼,四岁的霍莉莉还没来得及悲伤,就背起了这份重托,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寻亲之路。
从霍莉莉有记忆以来,她一直在乌克兰生活。她的身边没有父母,只有那位年迈的外婆陪伴她成长。如今,外婆离世,而她的话语里透露的那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却让霍莉莉难以接受——她的父母居然生活在遥远的中国。这让霍莉莉心中充满了疑惑,种种未解的疑问萦绕心头:为什么父母不在乌克兰和她团聚?为什么这么多年父母从未回来探望过她?外婆的说法究竟是真是假?这些问题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她的心头,促使她开始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寻亲之旅。
展开剩余84%这个故事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,那时霍莉莉的外婆还是一名年轻美丽的乌克兰女孩。她遇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,那位男孩风度翩翩,气质非凡,两人一见钟情,很快便坠入了爱河,结婚后,幸福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。婚后,他们很快迎来了女儿马留芭,这就是霍莉莉的母亲。然而,幸福并未持续太久,30年代末,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,霍莉莉的外公在思乡之情的驱使下,毅然决定回国。离别时,他承诺会很快回来,可是,现实却充满了无情的隔阂。外婆独自一人在乌克兰守着年幼的马留芭,日复一日等待丈夫的归来。直到马留芭10岁时,依然没有任何音讯。
外婆带着女儿,跨越了万里山川,来到中国寻找丈夫。可是,无论她如何努力,丈夫始终音信全无。也许是战乱的缘故,或许是因为信息不畅,外婆和马留芭始终未能找到任何线索。于是,母女俩在中国呆了八年,虽然未能找到丈夫,但这段时间让外婆逐渐习惯了中国的生活。
1952年,马留芭成年,熟练掌握中俄两种语言后,她决定参军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。就在这里,她遇到了霍宾,一位同为军医的男人。两人工作接触较多,久而久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霍宾比马留芭年长七岁,成熟稳重,深得马留芭的青睐。1956年,马留芭与霍宾结婚,并在次年迎来了霍莉莉的出生。此时,外婆虽然依然对丈夫的下落感到痛惜,但看着女儿、女婿以及乖巧的孙女,她也得到了些许安慰。毕竟,眼前的幸福似乎弥补了很多过往的遗憾。
由于夫妻俩忙于军队工作,霍莉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外婆在一起,两人感情十分深厚。小小的霍莉莉甚至无法忍受和外婆分开一刻。可是,外婆心中始终怀念着遥远的乌克兰,思念着那片故土和远在乌克兰的亲人。终于,她提出了想回乌克兰探亲的请求。
这时,马留芭和霍宾面临了两难的抉择。作为军人,他们的职责让他们无法轻易请假。而且,霍莉莉还很小,不能完全依赖自己。最后,在深思熟虑后,夫妻俩决定让霍莉莉与外婆一起回乌克兰,认为这不仅可以让霍莉莉了解她的故乡,也可以让她见识一些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。
然而,命运似乎总喜欢和人开玩笑。当外婆和霍莉莉刚准备回国时,中苏关系开始恶化。外婆被迫滞留在乌克兰,无法返回中国。尽管起初他们能通过信件与家人保持联系,但很快通讯就被阻断,外婆和霍莉莉陷入了与中国家人的彻底断联。
历史的沉重让霍莉莉无力承受。在外婆去世后,她只能独自一人生活,带着临终遗言中提到的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母亲的出生证明,开始了艰难的寻亲之路。她努力工作,勉强维持生计,但因为信息不畅,依旧无法回到中国。
直到2008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霍莉莉看到了由中俄两国合作制作的寻人节目《等着我》,这为她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尽管提供的信息有限,且霍莉莉已经53岁,年事已高的父母是否还在世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,但霍莉莉依然没有放弃,节目组也没有放弃她。
最终,经过多方努力,他们在中国甘肃兰州找到了一个名为霍宾的男子。遗憾的是,这位男子已经去世。但让人欣慰的是,霍莉莉终于见到了年事已高的母亲马留芭,两母女激动相拥。原来,霍莉莉的父母并未放弃过寻找她,他们曾多次向大使馆求助,也亲自去乌克兰寻找过,却始终未果。
霍宾去世后,他临终时对家人说:“虽然我无法见到女儿,但她一定会找到你们的。”在霍宾的遗愿下,霍莉莉的名字刻在了他的墓碑上。通过节目的帮助,霍莉莉终于与母亲重逢,那个孤独的孩子在这个瞬间找到了温暖的家。
霍莉莉激动地告诉母亲自己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塔妮亚,视频通话中,远在俄罗斯的外孙女与素未谋面的外婆进行了第一次视频通话。经过多年困苦与等待,霍莉莉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。这份寻亲故事,也许正是温暖、坚持与爱的最好诠释。
这个故事是否打动了你?
发布于:天津市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